方岳《梦寻梅》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

方岳《梦寻梅》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,是由经典国学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
梦寻梅 
(宋)方岳①
野径深藏隐者家,岸沙分路带溪斜。
马蹄残雪六千里,山嘴有梅三四花。
黄叶拥篱埋药草,青灯煨芋话桑麻。
一生烟雨蓬茅底,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。
【注】①方岳:字巨山,号秋崖,一生坎坷,屡遭贬谪。   ②金貂:汉代的宫饰。
③玉华:宫殿名。也有人认为“玉华”指精美的玉石。
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首联中的“野径”“隐者家”及“岸沙”“带溪斜”等词语,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美和僻静,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。
B.颔联中“六千里”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,“三四花”则与之形成对照,突出了梅花的可贵,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获后的欣喜。
C.尾联中“烟雨蓬茅”和“金貂”“玉华”对举,有“实”和“虚”的对比,也有“取”和“舍”的对比,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。
D.紧扣诗题“梦寻梅”中的“梦”字,全诗用梦境来刻画诗人寻梅的历程以及赏梅中的欢乐,烘托了这样一种生活带给诗人的怡然自足。
②本诗题为“梦寻梅”,而颈联两句却是写“黄叶拥篱埋药草,青灯煨芋话桑麻”,似乎与“梅”没有关联,如何理解?(5分)
参考答案
①(3分)D (“全诗用梦境”错,最后一联不是梦境的刻画)
②(5分)这两句诗的意思是:在罕有人至的幽居之所,诗人闲适自足,以济世救人与围炉夜话为乐事。诗句中的闲适自足,表面上看与“梅”没有直接关联,却与梅“高洁、脱俗”的内在精神相契合。这种对闲适别致的生活内容的着意刻画,也为尾联抒发对脱俗孤傲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作了铺垫。
评分标准:明确联句大意,1分;明确联句意思与“梅”的关联,2分;明确联句在结构及表达上的作用,2分。意思对即可。

作者
方岳(1199--1262)字巨山,号秋崖,新安祁门(今属安徽)人。

赏析:
“野径深藏隐者家,岸沙分路带溪斜。”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,曲径通幽之处有一处小屋,天已近黄昏,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,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。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、透明的、清亮的、潮乎乎的空气。夕阳似乎在金红色的彩霞中滚动,然后沉入阴暗的地平线后面。通红的火球金边闪闪,迸出两三点炽热的火星,于是远处树林暗淡的轮廓便突然浮现出连绵不断的浅蓝色线条。诗人顺着野径,沿着沙岸,骑着瘦马,欣赏着这片景色,悠然走过。
“马蹄残雪六千里,山嘴有梅三四花。”诗人历经艰辛,来到一个山嘴,突然就看到梅花了。那梅花虽然只有“三四花”,却更显得神清骨秀,高洁幽芳,这是梅的风骨,也是隐士的气节。
“黄叶拥篱埋药草,青灯煨芋话桑麻。”虽生活在蓬茅下,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,但可以在火炉旁边烧烤山芋,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事情,抛弃了尘世的纷杂,何不乐哉!
“一生烟雨蓬茅底,不梦金貂侍玉华。”“烟雨蓬茅”是隐者生活的象征,“金貂”、“玉华”分别是汉代的官饰和唐代的宫殿名,象征功名富贵。诗人甘愿“一生烟雨蓬茅底”,却“不梦金貂侍玉华”,表现了他宁愿终生隐居乡间,与梅花为伴,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、荣华富贵的志趣。虽然这只是作者的一个梦,但梦给他指引了人生的方向——宁愿终身隐居乡间,与梅花为伴,也不愿追求功名利禄、荣华富贵。

本篇内容由经典国学网 gzct.com 为您整理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经典国学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