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家居风水

命理中容易出家皈依佛门的人

编辑:小风  点击量:   来源:风水网 gzct.com

依三论玄义,知菩萨之造论,即为开显诸佛之教门,此教门即法门之意。后代‘佛门’一语,主要为佛教对于儒、道二教之自称。佛之法门、佛教之门。又作释门、法门、缁门、玄门、真门、道门、空门、谛门、祖门、宗门。下面介绍命理中容易出家皈依佛门的人。

 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!

 

命理中容易出家皈依佛门的人

 

“心本绝尘何用洗,身中无病岂求医。欲知是佛非身处,明镜高悬未照时。”尽管如此,很多人还是看不透,以为只有皈依了佛门才是六根清净的最好方法。其实,只要心中有佛,天下皆佛!

 

一、命格中华盖星比较多的人

华盖星是种八字命理中的一种神煞,有这种星的人,为人好孤独,有才华,如果命格中华盖星比较多的人,容易成为佛教徒或者道教徒,为僧为道的格局,这种人皈依佛门的概率比较高,具体可用一个排盘软件去查,里面有神煞都会排出来的。

 

二、八字命格中印星多的人

偏印星旺或多的人,在传统命理中认为是容易有宗教信仰的根基,这类人皈依佛门或其它宗教的概率比较高。正印星旺或多的人,在传统命理中也认为是容易有宗教信仰的根基,这类人就比较容易有正规的信仰,一般是信正规的教派比较多。

 

三、出生时辰

一般在出生时辰中,出生在戌时或亥时的人,【晚19---23点】这两个时辰的人,容易出现宗教信仰的概率高。

 

上面所说的就是容易皈依佛门的命理特征,之所以非得用命理来讲,是因为有些皈依佛门的人往往是命格中的原因,有些人年轻时也许脾气不好或品行有问题,但在命格中有特性,所以时机到了,自然就会痛悟前生,从而大彻大悟。

 

什么人命里注定容易出家

 

一、华盖逢空或遭到破坏的人

华盖,本意指帝王或贵官车上的伞盖;用作命理时术语。华盖代表文章艺术之星。

一般而言,命带华盖的人,心情恬淡,天资聪颖,有文学才能或艺术才华。作家、诗人、演员、歌手、画家的八字中,一般都有华盖星。

 

但命带华盖的人,大多比较清高,孤僻,不太合群;且很可能喜欢宗教、哲学。

如果命中华盖逢印绶,并且处于旺相之地,主在官场中有一定的地位,很多官员的八字中都有华盖星。

 

而如果华盖逢空亡,或遭到破坏,就有可能成为孤寡之人,或过房入赘,或挟一技而走江湖;更多的则可能皈依佛门,或者是信奉道教。

看自己是否命带华盖,很简单,以自己八字中的年支或日支为主,遇到下列情况时,即为命带华盖:寅午戌见戌,亥卯未见未,申子辰见辰,巳酉丑见丑。

比如说,在寅日、午日、戌日出生的人,其年、月、时的地支上有戌的,就是命带华盖。这个是以日支为例来举例说明的,年支亦同。

 

二、行华盖大运的

有的人,八字上不见得有华盖,但在行华盖大运时,在运势不顺时,心情又受到大运影响,很有可能产生皈依佛门的年头。

 

三、八字中地支为戌土、辰土的

命理学中有说法:天罗、地网入命,多主运势多蹇,疾病、牢狱之灾等易发。而成为僧人、道士,沦入空门,则可以化解疾病牢狱之灾。

命理中对天罗、地网的定义是:“辰为天罗, 戌为地网”,说火命人逢戌亥为天罗, 水土命逢辰巳为地网;即辰见巳、 巳见辰为地网;戌见亥、亥见戌为天罗。

 

这个我是沿用一些命理书中的说法,而巧合的是:

据网上公布的资料,李玉刚出生日期用天干地支表示为:戊午年,己未月,丙戌日;陈晓旭出生日期用天干地支表示为:甲辰年甲戌月辛亥日。

 

四、命理中关于易为僧道之人的一些说法

说到这里,咱们再看看以前的命理书中关于容易成为僧道之人的一些说法:

“八字无财僧道命”;“四柱纯阴,易入空门”;“四柱纯阳,易入空门”;“华盖临时值孤寡,为僧为道得安静”;“柱中无财,僧道之命”;“十干临死绝之地,遇孤寡,僧道之命”;“累犯空亡,重临华盖,为僧为道”;

 

“身旺无财,有出家之心”;“日上刑冲带杀,性急而傲俗,求化无缘”;“华盖逢死,僧道无疑”;“财禄官星俱无,出家为僧为道”; “三奇贵人落空亡,蓬莱仙客游四方”;“时支为戌亥,多烧香磕头之人”;“柱中枭多无食,出家之人”;“日弱食重又见伤,出家念佛”;......

 

有佛缘的人的特征

 

1、智慧线下垂的人;

智慧线长又下垂的人,会从很年轻的时候就会对修行、宗教的事情很有兴趣。而智慧线短又下垂的人,很早就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情、挫折,譬如出生的家庭、学业、恋爱……等不顺遂,因为本身的悲观情绪,很自然的就会投向宗教的怀抱。

而智慧线不论长短只要下垂的人,是比较快接触到宗教、信仰与死亡的问题。而智慧线没有下垂反而很笔直者,就会比较晚遇到,亦会拼命往商业功利方面努力前进。

 

2、眉心高起的人;

适合修行,两眉之间越宽广的人或者是眉心的骨头有高耸起者,会很快接触到修行的功课。本身与宗教缘份很深。

 

3、额中有痣的人;

年少遇挫折与佛结缘痣不论在额中央哪一个位置,在年轻的时候挫折,有的家里经商失败、有的工作不顺、多年的感情告吹…他很快的就开始去投入研究宗教的事情。是很深入的去了解。

 

4.额中有缝的人;

仔细看会有小小的纹路从额中央裂下来的。用手去摸的时候,可以摸到一条裂缝。如果这个裂缝比较深一点的,就是所谓的开天眼。而裂到眉心的位置者,则比较有通灵的体质。

 

5、耳大有珠的人;

从小心性安定、早接触宗教,耳朵在脸的比例看大显大、耳珠像水滴一样。这样的人,从小心性上面比较安定、稳重。拥有累世的福报,周边的环境让他很早就有机会去接触宗教的事情。

 

6、发髻如螺的人;

心境影响头发,头发与心互扣。佛祖的心脏跳动异常,造成头发呈螺状。头发柔软的人,听教听话。

 

7、指尖手软的人;

佛学上称“指尖、手肥、富厚听奇”。根据相书,手指尖而肥软,代表有钱,厚重。最大特征是经常听到奇闻奇事。

男性手软属好相,女性手多肉而软者,容易坠入风尘。一生不能忘记初恋情人,不结婚;容易为情殉爱,不能自拔。女性手硬而粗者,是一个好老婆。

 

八字中看有无佛缘和玄学缘分

 

1、八字中印多而且旺相的人,不论喜忌,都和宗教及玄学的缘分大。

2、八字身弱,但透出偏印,且受偏印所生,这种人第六感极强。

3、八字里不管是天干地支,只要是土多,这种人和宗较有缘。

 

4、辰戌丑未时生之人,比较迷信,这种人喜欢玄学。且学得快。

5、日主的地支是日主的死或绝地,这种人灵感非常强,学玄学很快入门。

6、一般喜玄学或研究玄学的人,一般天干都会透一水或一火。

 

7、命带戌亥,特别是在日时支,和宗教有很强的缘份。

8、命带辰巳,特别是在日时支,和玄学有很强的缘份。

9、命里火弱的人比较容易信玄学,火强就不会。

10、甲戌,乙丑,戊寅,己卯这四个日子出生的很玄学缘份较大。

 

佛堂基本礼仪

 

合十

亦称“合掌”。其形状是两手当胸、十指相合。合十为礼,以示敬意。对佛法信众言,这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,合十的动作,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,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,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。

 

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、打招呼之外,如果经过法师身旁、或穿越大殿佛前,也可以合十的姿态,稍稍欠身经过,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。此外,我们写信时,用“某某人合十”作为信末署名,也是一种表达谦逊、恭谨心意的好方法。

 

操手

当我们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,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公敬。如果谈话的时间较长。则可以把手放在腹前。改成操手(放掌)姿势,这样也能让人摄心,不会散漫没精神。

具体方法为:双掌平放,手心朝上,右手在上,左手在下,置于腹部前方。双手高度要适中,约为肚脐上方一寸,否则太高予人紧张严肃之感,太低又显得很没精神。双手不要贴紧腹部,否则看起来会很不自然。

 

顶礼

向佛、菩萨或上座行此礼。双膝跪下,头顶叩地,舒两掌过额承空,以示头触佛足,恭敬致诚,就是俗话说的“五体投地”。

 

问讯

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场合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,可以五体投地行跪拜礼,但如果师父正在行走,或在吃饭、讲话、演说时,则可以用问讯的方式代替,同样能表达虔诚的心意。

 

首先纤诚地合起双掌,目光注视中指指尖。然后向下弯腰约九十度,当要直起身子来时,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。以左手的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,盖住右手的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;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,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,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。此时,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,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,充满了恭敬祥和。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,一直举高到眉心(但不触到额头),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,有着虔诚、恭敬而谦虚的态度。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,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,然后放下双掌。

 

功课

在寺庙里,僧尼每天的必修课为朝墓课诵,又名早课、晚课。一般,寺庙在早上4时就打催起板(起床号令),僧尼盥洗完毕,齐集在大雄宝殿,恭敬礼佛,听候大钟大鼓结束声,大众齐诵早课:《楞严咒》、《大悲咒》、《十小咒》、《心经》等。晚课在下午4时左右,僧尼齐诵《阿弥陀经》或念《八十八佛大忏悔文》,以及蒙山施食等。

 

过堂

僧尼吃饭都要过堂,早晨、中午到“五观堂”或“斋堂”用食。五观之意为: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,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,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,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,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。

 

在过堂时,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,僧众在两边就座。饮食之前,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(梆)和云彩型铁板(云板)。梆是吃饭号令,又叫长鱼。鱼昼夜均不合眼,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,废寝忘食。

 

吃饭中间,如果需要添饭菜,应将空碗送到桌边,由斋堂服务员添,不可出声叫唤,碗筷应摆在桌边放齐。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搁在碗边上,表示他要对大众讲话;筷子放平,即不准备讲话。过去,大寺庙因僧众较多,多用“过堂”形式吃饭,并实行分食制。一般小庙,人数不多,多采用四菜一汤共食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