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萨蛮·黄云紫塞三千里

菩萨蛮·黄云紫塞三千里朗读

黄云紫塞三千里,女墙西畔啼乌起。落日万山寒,萧萧猎马还。

笳声听不得,入夜空城黑。秋梦不归家,残灯落碎花。

译文

莽莽几千里的边塞,女墙一路延绵。黄昏之时,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。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,落入西山。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,天光暗沉下来。此时可见猎队回归,马鸣萧萧响彻耳际。

入夜时分,便有人吹响胡笳。秋夜瑟瑟,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。不堪听,还生愁。他是身处异乡的人。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,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。梦里不归家,离别有多苦,这一夜,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。一盏残灯相伴幽怀,灯花泪水两簌簌。

注释

菩萨蛮:词牌名,双调,四十四字。从唐代开始有作品出现,原为女蛮国的乐曲,开元、天宝(713—756)年间传入中国。

黄云:指边塞之云。紫塞:原指长城,此泛指边塞。崔豹《古今注·都邑》:“秦筑长城,土色皆紫。汉塞亦然,故称紫塞焉。”

女墙: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。出自刘禹锡《金陵五题·石头城》:“淮水东边旧时月,夜深还过女墙来。”

萧萧:马嘶声。

茄(jīa):胡笳。

落碎花:灯花掉落。出自戎昱《桂州腊夜》:“晓角分残漏,孤灯落碎花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(清)纳兰性德著.一片幽情冷处浓:纳兰词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9.11:第16页

菩萨蛮·黄云紫塞三千里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作于妻子卢氏病故后,词人秋天随康熙帝巡近边时。词人离家来到边塞,千里之隔,使他生出思乡之情。身处千里之外,这深秋的梦也不能带他回到家乡,孤寂与脆弱袒露无疑,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抒发满心愁绪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菊玲,李红雨著.纳兰词新解: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,2014.10,:第171页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 ...

纳兰性德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秋水芦花似故乡,客中无那又重阳。篱边摘菊人应异,蓬底看山兴更长。

把酒不如前会健,登高无复少年狂。同行赖有曾光启,共买村醪醉一场。

()

鬓毛萧飒寸馀冠,蒙犯风霜却岁寒。但使孤忠能感激,岂辞远谪备艰难。

苍苍云木留深景,渺渺深溪泻暮湍。独坐苦吟山寺冷,照人孤月正团栾。

()

地上春色生,眼前诗彩明。手携片宝月,言是高僧名。
溪转万曲心,水流千里声。飞鸣向谁去,江鸿弟与兄。

()

行学非真道,徒劳神与躯。千里寻月影,终是枉工夫。

不悟缘声色,当今学者疏。但看起灭处,此个是真如。

()

半掩衡门不系船,醒时歌咏醉时眠。逍遥笠屐湖边路,蓊郁桑麻雨后天。

嘉会有缘凭入社,素餐非分合归田。古来莫逆真能几,蚤晚相过一粲然。

()

岁月不相饶,秋风䬃巳至。蚊雷稍收声,团扇且复置。

久雨不宜人,新凉差快意。数篇东皋诗,引我北窗睡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