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哀诗三首·其三

七哀诗三首·其三朗读

边城使心悲,昔吾亲更之。

冰雪截肌肤,风飘无止期。

百里不见人,草木谁当迟。

登城望亭燧,翩翩飞戍旗。

行者不顾反,出门与家辞。

子弟多俘虏,哭泣无已时。

天下尽乐土,何为久留兹。

蓼虫不知辛,去来勿与谘。

译文

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,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。

冰雪象刀一样割裂皮肤。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。

方圆百里不见人烟,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?

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,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。

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.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。

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,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。

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,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?

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,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,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。

注释

更(gēng):经历。

截:截取,引申为冻伤。

当迟:胆敢迟缓。

亭燧(suì):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,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。

翩翩飞戍旗: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。

行者:逃难的人。

反,同“返”,返回。

乐土:安乐的地方。见《诗经·硕鼠》“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!三岁贯汝,莫我肯顾。逝将去女,适彼乐土。乐土乐土,爰得我所。”

兹(zī):此,这里。

蓼(liǎo)虫:吃惯了蓼(一种有辣昧的草)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,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。蓼:水蓼,植物名,味辛辣。

谘(zī):同“咨”。征询,商议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康萱民,铜浅安著.《继往开来的建安文学——还建安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应用的地位》:中国文史出版社,2011.08:第130-134页

七哀诗三首·其三创作背景

  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。内容和诗人著名的《登楼赋》相似。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在荆州时的作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鲍鹏山主编.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年08月第1版:第179页

王粲

王粲(177-217),字仲宣,山阳郡高平(今山东微山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,由于其文才出众,被称为“七子之冠冕”。初仕刘表,后归曹操。 ...

王粲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谢玄晖殁吟声寝,郡阁寥寥笔砚闲。无复新诗题壁上,
虚教远岫列窗间。忽惊歌雪今朝至,必恐文星昨夜还。
再喜宣城章句动,飞觞遥贺敬亭山。

()

去觐毗陵日,秋残建业中。莎垂石城古,山阔海门空。
灌木寒樯远,层波皓月同。何当复雠校,春集少阳宫。

()
冯其庸

三上昆仑意更赊,最高峰顶望中华。神州处处多佳气,目尽青天到海涯。

()

二马飘飘万里来,玉花萧飒上金台。风生两耳云霄近,电掣双瞳日月开。

渥水虎文连杀气,大宛龙种绝氛埃。将军正欲成勋业,看汝骁腾展骥才。

()

讲明圣学远方来,仁宅居安义路开。多少红尘名利窟,岁时相遇只衔杯。

()

碧林红叶惊飞鸟,江上秋风下来早。雁去鸿辞烟水空,蒹葭落尽芙蓉老。

原头鹡鸰如有知,应怜岁暮得同栖。枝间戴胜声不住,应忆春园初降时。

()